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,既往称为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”,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是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,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/3。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的减少,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。
在临床上,我们根据发病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ITP分为4期:
①新诊断的ITP:指诊断后3个月以内的血小板减少的所有患者;②慢性ITP: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;③难治性ITP:符合国内ITP诊断标准,病程大于6个月, 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及达那哇、其它常用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无效,血小板计数小于30x109/L;④重症ITP:血小板计数低于10*109/L,有3处以上出血。
其中分为一线治疗,二线治疗以及三线治疗
一线治疗:
(1)糖皮质激素:包括大剂量地塞米松40mg/d×4d,以及泼尼松1mg/kg/d,最大剂量为80mg/d。激素的使用疗程应尽量短,在起效后应尽快减量,6-8周内停用,减停后不能维持疗效患者考虑二线治疗。如需维持治疗,泼尼松的安全剂量不宜超过5mg/d。2周内泼尼松治疗无效患者应尽快减停。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7日内反应率明显高于泼尼松,但持续反应率、严重出血改善无明显差异(lb级证据)。
需要注意的是,高龄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青光眼等患者应慎用糖皮质激素。在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的同时,指南建议给予抗病毒药物,预防疱疹、乙肝等病毒再激活(C级推荐,IV级证据)。
(2)IVIg:IVIg主要用于紧急治疗、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或有禁忌证的患者,以及妊娠或分娩前。推荐400mg/kg/d×5d或1g/kg/d×1-2d。有条件者可行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,有助于IVIg的疗效预判。
二线治疗:
(1)促血小板生成药物:包括rhTPO、艾曲泊帕、阿伐曲波帕等。此类药物约1-2周起效,有效率可达60%以上,停药后多不能维持疗效,需进行个体化维持治疗。2020版指南更新指出,不同TPO受体激动剂之间基本没有交叉耐药,对于一种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无效或不耐受患者,更换其他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或采用序贯疗法可能使患者获益(Ⅲ级证据)。
(2)利妥昔单抗(Ⅱa类证据,B级推荐)原则上禁用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。
(3)rhTPO联合利妥昔单抗: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,中位起效时间为7天,6个月持续反应率为67.2%(A级推荐,Ib级证据)。
(4)脾切除术:2020版指南将脾切除术的地位降低,推荐脾切除在ITP确诊12-24个月后进行(C级推荐)。脾切除术前须对ITP的诊断进行重新评估,建议行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(MAIPA)和TPO水平检测。并且推荐对术后血小板计数上升过高、过快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,对中高危患者给予血栓预防治疗(C级推荐)。
三线治疗:
目前,有设计良好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的三线治疗方案包括:
①全反式维甲酸(ATRA)联合达那唑:ATRA 20mg/d(分2次口服),达那唑 400mg/d(分2次口服),二者联合应用16周。
②地西他滨:3.5mg/m2/d×3d 静脉滴注,间隔3周后再次给药,共3-6个周期,治疗3个周期无效患者应停用。
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,由香港济民药业整理编辑(如有错漏,请帮忙指正),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,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,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,不作任何用药依据,具体用药指引,请咨询主治医师。
如您发现本网站有文字编辑或内容错误,请点击此处发送(需要安装有foxmail或outlook支持),
或发邮件至:info@pidrug.com,香港济民药业感谢您的到访!
欢迎您添加香港济民药业微信,或在公众号内留言。